在高中阶段,厌学情绪是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高中男孩,由于自我意识增强、压力叠加、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内敛,一旦出现厌学情绪,往往表现得更为激烈和极端,比如逃课、沉迷网络、拒绝沟通,甚至彻底抗拒上学。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心理辅导团队指出:
“厌学并不是简单的‘懒’或‘不懂事’,而是一种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干预的情绪信号。”
如果只是家长或学校单方面施压,往往只会加重孩子的对抗心理。唯有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情绪泥沼。
1.学业压力过大,产生挫败感
高中阶段竞争激烈,尤其是面对高考压力,一些男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一旦成绩出现波动,就可能产生“我不行了”的负面信念。
2.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容易用逃避来应对
与女孩相比,许多男孩不擅长表达内心压力,也缺乏有效的情绪宣泄渠道。久而久之,逃避上学就成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方式。
3.家庭沟通不畅,矛盾叠加
部分家长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习惯用批评、责骂甚至对比他人的方式施压,让孩子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和无力感。
4.学校应对方式僵硬,缺少情感支持
有的老师只关注成绩,对于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压力缺乏关注,反而可能用“你要努力”“你不努力就落后了”这种话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
面对孩子厌学的情况,最糟糕的局面是:
1.家长说是学校的问题;
2.学校说是家庭没管好;
3.最后孩子被“夹在中间”,问题越来越严重。
正确的做法应是:学校与家庭协同配合,形成一致的引导与支持。
家长要明白,厌学往往是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而不是“成绩不好”本身导致的。
如果父母只一味要求“你必须上学、必须提高成绩”,只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应避免批评、讽刺、挖苦、比较等负面语言,而是以倾听和共情为主,让孩子敢于表达真实想法。
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始谈话:
“我发现你最近不太想去上学,能和我说说,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舒服的事情?”
厌学情绪严重的孩子往往需要一个缓冲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短期目标,例如:
“先从每天按时起床去学校开始”;
“不要求成绩,先适应课堂氛围”;
“逐步恢复学习节奏”。
这样的“分阶段计划”比一次性要求全面“回归学习”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对厌学的学生,老师不应只看成绩,也要看到背后的心理状态。
适当的谈心、鼓励、理解,往往比批评训斥更有力量。
有的学生厌学,是因为觉得学校冷漠、压抑。
如果老师能在班级中营造支持性的氛围,比如多表扬努力、多包容个体差异,孩子就会逐渐重建对学校的信任。
学校与家庭应有一个信息共享机制,比如通过班主任、心理老师及时反馈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形成“合力干预”。
当厌学情绪持续较长时间,或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就不再是单纯的“情绪低落”,而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干预:
1.孩子出现长期逃课、拒绝上学;
2.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爆发;
3.与家长、老师完全断联;
4.沉迷网络或其他逃避行为加重。
此时,心理咨询或专业矫治机构的介入,往往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梳理压力、调整认知、重建内在动力。
比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通过情绪疏导+行为矫治+生涯规划,引导学生重新找到学习与成长的方向。
高中男孩厌学,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他在用一种笨拙的方式告诉父母和老师:
“我累了,我需要帮助。”
家长和学校应做的是理解与支持,而不是互相指责;
是科学引导,而不是情绪对抗。
只要家庭与学校携手同行,孩子就有机会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来,重新点燃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5-7141-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