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注青少年成长教育,主要针对孩子叛逆、厌学、网瘾、早恋等问题,特训教育口碑领导者!
五大保障

全校高清监控,家校同步,家长随时查看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

小、初、高文化课程同步,辅导考试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

毕业三年内孩子问题反弹,免学费回校入读

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
185-7141-8432
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

高中生厌学情绪,学校和家庭如何科学激励?

发布时间:2025-10-14 来源: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高中阶段,是大多数青少年学习压力最集中的时期:繁重的课业、密集的考试、升学的焦虑,让不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情绪疲惫、动力下降、抗拒学习等问题。许多家长和老师常常困惑:

“孩子原来很认真,现在上课开始走神、偷懒。”

“家里怎么劝都不听,一提学习就烦。”

“好像越逼越逆反,越说越抗拒。”

事实上,厌学并不等于“懒”,也不代表孩子“不行”。厌学是一种情绪反应,更是孩子在压力、挫败感和心理冲突中发出的“信号”。

要想真正帮助高中生走出厌学情绪,必须实现学校与家庭的科学协同激励,既不能一味打压,也不能“听之任之”。

高中生厌学情绪,学校和家庭如何科学激励?

一、高中生厌学的常见心理根源

许多家长和教师只看到“厌学的表象”——不听课、不做作业、情绪低落,却忽视了其背后复杂的心理成因。

1. 长期压力导致情绪倦怠

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持续高压状态下,孩子可能出现情绪疲劳,甚至产生“逃避学习”来对抗压力的潜意识行为。

2. 挫败感削弱学习自信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或经常失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认为“努力也没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如果学习目标始终来自外部(比如家长的要求、老师的指令),孩子缺少自主目标,就很难保持长期热情,容易感到枯燥和反感。

4. 情绪得不到理解与疏导

有的学生在情绪低落时,没有可以倾诉或被理解的空间,只能通过沉默、逃避、厌学来表达内心抗拒。

👉 因此,激励厌学孩子的第一步,不是逼他努力,而是找到他“为什么不愿努力”。

二、家庭的激励:情绪支持比“讲道理”更重要

很多家长一提“激励”,想到的就是“多鼓励他学习”、“多讲一些成功案例”。但对于处在厌学情绪中的高中生来说,单纯的说教往往没有用,甚至会加重逆反

1. 建立情绪安全感,让孩子“敢说”

厌学的孩子,往往内心充满压抑和焦虑。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追问成绩”,而是成为孩子情绪的接纳者

多倾听,少指责;

用共情代替训斥,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累,这个阶段确实不容易。”

让孩子觉得“说出来不会被骂”,他才有机会被真正理解。

2. 鼓励小目标,重建学习自信

大多数厌学的孩子并不是完全没能力,而是一次次挫败后丧失了信心

家长可以:

和孩子一起设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比如“这周把数学作业按时完成”而不是“这次一定考年级前十”;

及时肯定进步,无论多小;

让孩子重新体验“我能做到”的感觉,激发自我效能感。

3. 尊重孩子的节奏,避免情绪对撞

当孩子情绪处于低谷时,家长的高压逼迫只会让冲突升级。

适当给孩子空间,避免“每天只谈学习”,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

比如安排家庭活动、兴趣陪伴,让学习之外也有放松与情感连接。

4. 用“引导”代替“控制”

与其强迫孩子去学习,不如引导他找到学习的意义

例如:

“你觉得未来做什么最开心?”

“如果你有选择,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让孩子从兴趣、目标出发思考,学习才不再是被动任务,而是通往理想的一种手段。

三、学校的激励:教学方式与心理支持并重

学校在厌学情绪的干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老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的一环。

1. 关注情绪信号,早期识别厌学苗头

厌学情绪往往先体现在课堂表现上,比如:

上课走神、不发言;

作业延迟或敷衍;

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经常请假逃避考试。

一线老师应敏感捕捉这些变化,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介入,而不是等“成绩下滑严重”才行动。

2. 差异化教学,避免“千篇一律”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节奏、兴趣点都不一样。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或“毫无兴趣”。

适当引入:

分层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匹配合适目标;

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参与感更强;

任务分解与及时反馈,让学生看到努力的结果。

激励感的来源之一,就是“我能学得懂,我的努力有价值”。

3. 营造积极班级氛围,减少情绪孤立

一个开放、积极、有团队感的班级氛围,能显著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老师可以通过:

团队协作学习;

班级激励活动;

情绪交流分享等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4. 心理辅导融入日常教学

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情绪疏导小组,或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情绪表达与自我调节的渠道。

心理支持与教学激励并行,远比单纯施压更有效。

四、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激励”机制

很多厌学情绪长期得不到改善,是因为学校与家庭“各自为战”。真正有效的激励,是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让孩子的学习和情绪在双重支持中逐渐回稳。

1. 信息互通,统一节奏

家长与老师要保持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校与在家的情绪和学习状态,避免出现“家里说一套,学校做一套”的情况。

2. 双方都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应该“替孩子安排一切”,而是引导孩子参与到目标制定与执行中,让他成为“主动参与者”而非“被推动者”。

3. 联合构建奖励与激励机制

比如:

当孩子完成某阶段目标,家校双方共同给予正向鼓励(口头表扬、小奖励、更多信任);

形成积极的“努力—反馈—收获”闭环,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热情。

五、必要时引入专业心理疏导

如果孩子的厌学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比如长期逃避上学、情绪持续低落、自我否定,家庭和学校的努力可能不足以完全扭转局面。

这时,可以寻求专业的青少年心理疏导机构,通过:

深入情绪挖掘,找到根本心理压力点;

自信心与动机重建;

行为习惯与学习节奏重塑;

家庭沟通方式调整。

这种系统干预,可以帮助孩子走出情绪泥潭,重新建立对学习的正向认知与内在驱动力。

结语:激励,不是“逼孩子前进”,而是“让他想前进”

厌学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情绪信号”。

真正有效的激励,并不是用压力和说教压着孩子往前走,而是帮助他重新看到希望、重新建立自信、重新找回动力

👉 家庭给予温度,

👉 学校提供支持,

👉 心理辅导助力成长,

三者结合,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困境,重新踏上积极的成长之路。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常年面向全国招收8-18周岁有早恋、叛逆及厌学等思想行为的问题青少年为服务对象。本学校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诲人不倦的大爱精神,针对有早恋、叛逆、自卑自闭、挥霍无度、厌学逃课、离家出走、人格异常、暴力倾向、亲情冷漠等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青少年,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思想教育和文化补习。在学校成功的教育模式下,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帮助这些青少年改掉不良习惯,挖掘内在潜能,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关于正苗启德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常规教学流程
  • 1
    学生入学填写新生入校基本情况登记表,领取告新生家长通知书
  • 2
    签订协议,交费,安排心理老师,拟制一对一素质教育提升计划,针对性辅导。
  • 3
    适应学校基本生活,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
  • 4
    专业心理辅导调整,国学教育感恩励志教育,抗挫折能力训练,家长课堂亲子活动,体能训练。
  • 5
    文化补习、自控力注意力综合训练及考核,综合野外拉练。
  • 6
    制定学生离校人生目标以及规划,达到家长满意效果好准备离校。

咨询热线:185-7141-8432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问题,都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来电为您解答。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