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中,有的孩子因为一次与同学的争吵,愤然离开教室,甚至拒绝上课。很多家长认为这只是孩子一时冲动,不必过于担心。但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如果孩子频繁因情绪问题逃避课堂,这很可能是厌学的前兆,值得家长高度重视。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本是成长中的常见情况,但出现以下表现,可能说明问题已超出“普通争吵”范畴:
频繁请假或找借口逃课,而非仅仅一次冲动;
出现负面言语:“我不想上学了”“学校很讨厌”;
拒绝谈论学校生活,情绪明显低落或烦躁;
行为退缩,比如害怕进教室、刻意避开同学。
这类行为背后,往往包含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社交困扰甚至对学习环境的厌倦。
湖北正苗启德指出,孩子在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进行人际互动的重要阶段。当冲突处理不当时,孩子可能出现:
情绪积压:无法排解愤怒、委屈,产生逃避心理;
安全感缺失:感觉学校不是“安全的地方”,容易厌恶环境;
自我价值受损:觉得自己“被排斥”,进而降低对学校的认同感。
一旦这些情绪长期存在,孩子可能从“短暂排斥课堂”发展到“全面厌学”。
可以参考以下三个维度:
持续性:只是一次偶发逃课,还是出现频繁抗拒学校的情况?
伴随症状:是否伴随失眠、情绪失控、食欲下降等问题?
学习态度:是否表现出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甚至抵触作业?
如果答案偏向“是”,家长应尽快干预。
孩子因争吵离开教室,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批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封闭,甚至觉得父母也“不站在自己这边”。
正确做法是:先接纳情绪,后讨论行为,比如:“我知道你当时很生气,我们一起来想怎么解决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或复盘,让孩子明白如何在矛盾中表达情绪、保护自尊而不冲动。
联系班主任,了解孩子的人际状况,协助老师关注孩子在校情绪,避免形成“标签化”。
如果孩子不仅排斥课堂,还出现焦虑、沉迷网络、孤立行为,家长要考虑是否存在:
社交恐惧
学习压力过大
潜在的心理困扰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避免问题恶化为严重厌学。
我们针对情绪爆发+厌学苗头的孩子,提供:
情绪管理课程:帮助孩子掌握冷静策略;
社交能力训练:重建人际信任感;
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学会非对抗式沟通,构建安全感。
孩子因争吵离开教室,看似小事,实则可能是厌学的“信号灯”。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及时理解、正确干预,比批评指责更能守住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心理健康。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