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常常困惑:
“我天天鼓励孩子加油,告诉他只要努力就能进步,结果他却越来越厌学,甚至开始逃避学习,连书包都不想背了。”
为什么原本“正向鼓励”的方式,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与抗拒?难道是家长的方法出了问题?
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日常心理咨询中,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深入剖析“初中生越鼓励越厌学”的背后逻辑,并给出科学的引导方法。
进入初中,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开始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他们不再单纯地接受大人的话,而是希望被理解、被尊重、有自主权。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在意“内心感受”,而不仅是“成绩结果”。当父母的鼓励被误解为“催促”“比较”或“控制”时,孩子就会产生反感,甚至下意识地逃避学习,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很多父母鼓励孩子时说:“你只要努力就能行”“别人都能,你也行”,听上去积极,但实际上是在对比、施压,忽略了孩子可能正承受着学习困难、焦虑、疲惫等真实情绪。
当鼓励背后隐藏着“你必须考好”“你不能失败”的暗示,孩子往往会感到被控制、被评判,而不是被支持。这种“期待过高”的鼓励反而让孩子产生焦虑和抗拒情绪。
仅仅说“加油、你很棒”是不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怎么做”的具体引导。如果没有策略、没有帮助,鼓励就容易变成“空洞口号”,最终失去意义。
学习没有成就感,觉得“再努力也没用”
总是被拿来和别人比,感觉“永远不够好”
缺乏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内心孤独,学习变成一种被迫的任务
家长期望太高,导致极度焦虑和疲惫
这些信号一旦长期存在,孩子便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发展为逃学、网瘾、抑郁、对抗心理等更严重的问题。
鼓励之前,先做倾听者。了解孩子对学习的真实想法,接纳他们的情绪,再一起分析问题根源。
❌不要说:“这点小事你也受不了?”
✅可以说:“我知道你最近学得很辛苦,有些事让你很烦,对吗?”
真正有效的鼓励,是肯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而不是只看成绩高低。
❌“你考98分,真棒!”
✅“你最近坚持每天复习20分钟,这种习惯太好了!”
将学习任务拆解为具体、可完成的小目标,比如“今天完成语文阅读”、“明天背完一个单元单词”,让孩子在完成中找回掌控感与成就感。
鼓励要搭配实际方法,比如制定复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优化学习环境等,让孩子“有路可走”。
避免“填鸭式高压”,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如适当的娱乐、放松时间),反而有助于提升学习主动性。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持续厌学、不完成作业、成绩骤降、情绪低落甚至逃学、网瘾等极端行为,家庭教育的介入可能已无法独立解决。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介入与支持。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拥有完善的青少年心理评估系统、行为引导课程、学习动力重建计划以及亲子关系修复方案,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走出厌学困境,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初中生并不是讨厌“鼓励”,他们讨厌的是忽视他们感受、忽略他们节奏的激励方式。父母只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内心,才能找到对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拥抱学习、拥抱成长。
如果你也在面对孩子厌学、无动力的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我们始终在您和孩子身边,用专业和真诚守护孩子的教育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