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业压力逐渐增大的时期。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进入初高中后,常常会出现厌学情绪:不愿写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往往焦虑又无助。其实,青春期厌学并非单一的学习问题,而是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和外部环境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父母若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陪伴和引导,就能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动力。
1.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阶段课程难度增加,考试频繁。如果孩子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在一次次挫败中失去信心,从而厌倦学习。
2.心理需求被忽视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和理解,如果父母只关注成绩而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会通过“拒绝学习”来表达抗议。
3.兴趣与学习脱节
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乐趣,长期机械学习,缺乏成就感和内在动力。
4.人际关系困扰
同伴关系紧张或与老师沟通不畅,也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态度。
1.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影响升学和未来发展。
2.自我价值感降低,孩子可能陷入“我不行”的负面认知。
3.家庭关系紧张,亲子矛盾频繁,进一步加剧孩子的抵触心理。
4.容易沉迷网络或游戏,寻找短暂满足,形成恶性循环。
当孩子表现出厌学时,父母要理解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信号,而不是“叛逆”或“懒惰”的证明。与其说“你就是不努力”,不如倾听孩子的感受,告诉他:“我理解你现在很累,我们一起来找办法。”
过高的期望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可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通过一点一滴的进步重新建立信心。
学习不应只是为了考试。父母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喜欢科技的孩子可以尝试参加科学实验;喜欢文学的孩子可以写作文发表。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源泉。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父母不妨在家中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甚至和孩子一起学习或阅读,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习惯,而非压力。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被理解。父母要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多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有沟通顺畅,孩子才会愿意表达困惑,也更容易接受引导。
长期疲劳会放大厌学情绪。父母要引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规律作息,鼓励适度运动或培养兴趣爱好,让学习和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家长应主动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共同寻找改善策略。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如果孩子的厌学情绪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家长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机构的帮助,避免问题恶化。
父母常常因为孩子厌学而焦虑,但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问题更复杂。父母要调整心态:学习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与其盯着成绩的起伏,不如关注孩子是否在成长中逐渐学会自律、掌握方法、懂得坚持。
青春期孩子的厌学情绪并不可怕,它提醒父母需要更加理解孩子的内心,调整教育方式。家长若能以接纳为基础,在减压、沟通和兴趣培养方面多下功夫,就能帮助孩子重新发现学习的意义,逐步找回动力。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家长:当孩子厌学时,父母应成为支持者,而不是施压者。 只有家庭成为孩子内心的坚实后盾,孩子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下一篇:没有了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5-7141-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