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时期,心理、情绪和身体都在迅速变化。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频繁抱怨“我烦”,对学习和生活提不起兴趣,甚至对家长的话表现出抵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力。究竟该如何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情绪呢?
1.学习压力和成绩焦虑
初中学业任务重,考试和升学压力大,孩子很容易用“烦”来表达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2.青春期情绪波动
体内激素变化会导致情绪起伏明显,孩子更容易感到烦躁、易怒,对父母的关心也可能产生抵触。
3.自我意识增强,独立需求增加
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寻求独立,对父母的过度干涉会感到压抑,因此用“我烦”表达对束缚的不满。
4.社交压力或人际困扰
朋友关系、班级融入以及自我认同感的问题,也可能让孩子产生烦躁情绪。
1.倾听与共情,而非训斥
当孩子说“我烦”时,先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情绪,避免急于纠正或训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引导表达情绪
鼓励孩子用语言或写日记、绘画等方式表达烦躁情绪,将内心压力释放出来,减少情绪积压。
3.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可以教孩子深呼吸、运动、冥想等方法,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而不是依赖抱怨来发泄。
4.建立合理作息与兴趣培养
通过规律的作息、丰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成就感,减少负面情绪积累。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烦躁情绪长期存在,甚至伴随厌学、焦虑或抑郁表现,父母应及时寻求心理辅导或专业特训学校的帮助。
学校在辅导初中生情绪管理方面,采取 心理疏导 + 行为训练 + 兴趣拓展 的综合方法:
1.心理疏导:通过心理老师一对一或小组辅导,帮助孩子理解情绪来源。
2.行为训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律能力,减少负面情绪触发因素。
3.兴趣拓展:通过运动、艺术和科技实践,激发积极情绪和自信心。
初中男孩频繁说“我烦”,并不是父母失职,而是青春期正常的情绪表现。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强调 “理解为先,陪伴为本,科学引导为辅” 的理念,帮助父母正确应对孩子的烦躁情绪,让孩子在理解与关爱中健康成长。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