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回家,他就抱着手机刷短视频,连吃饭都不愿意停下来。”
“我叫他复习,他说累,说没兴趣,现在连作业也拖延了。”
“我真的很担心他这样下去,高考怎么办?”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在学习之余沉迷刷视频、玩直播。这种行为在青春期男孩中尤为普遍,尤其是在厌学情绪明显时,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沉迷娱乐 → 学习动力下降 → 情绪低落 → 更依赖短视频。
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常感焦虑、无力,甚至不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实际上,这既是教育问题,也是心理与行为引导问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策略。
要有效激发动力,家长首先需要理解孩子沉迷短视频的心理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禁止。
当学习压力过大或遇到困难时,孩子可能通过刷短视频来获得即时满足和心理放松。这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自我保护机制。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加大,一些孩子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相比之下,刷短视频的点赞、评论、关注等即时反馈,能让孩子获得心理满足。
短视频平台不仅提供娱乐,也成为青少年社交的重要渠道。通过观看或发布内容,孩子能获得同龄人的认同感,而现实学习环境中往往缺乏这种即时肯定。
青春期男孩自控力尚未完全成熟,面对碎片化信息容易沉迷,导致作息混乱和学习效率低下。
在孩子沉迷短视频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强行限制”或“严厉批评”,这可能适得其反:
1.单纯禁用手机:孩子可能会偷偷刷视频,反而增加亲子对抗。
2.情绪化训斥: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强化厌学情绪。
3.忽略内心需求:只看行为而不理解心理根源,难以激发内在动力。
家长可以与孩子坐下来,平静地聊一聊学习现状和短视频使用情况,而不是直接指责。
可以问:“你每天刷短视频的时候感受如何?学习时又遇到哪些困难?”
通过倾听,孩子会感受到理解,这也是激发动力的第一步。
完全禁止短视频容易引起抵触,科学做法是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规定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让短视频成为奖励而非逃避方式;
鼓励孩子使用番茄钟或计划表,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家长自身也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学习和作息氛围。
厌学的核心原因之一是缺乏动力和成就感。家长可以:
找到孩子喜欢的学科或学习方式,用兴趣引导学习;
将学习任务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体验“完成感”;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习与短视频一样带来正反馈。
完全禁止短视频不是长久之计,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短视频获取知识:
关注学习类、技能类或思维训练类内容;
将短视频与学习计划结合,例如学习后奖励观看喜欢的视频;
教孩子学会辨别信息,提高自控能力和选择意识。
沉迷短视频往往伴随压力、焦虑或孤独感。家长应: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亲子沟通渠道;
鼓励参加兴趣社团、运动或线下社交活动,减少心理依赖;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辅导或学校心理老师支持,解决深层次问题。
激发学习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父母持续耐心和策略:
1.理解而非责备: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支持,而非压力;
2.沟通而非命令:引导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比强制更有效;
3.鼓励而非对比:关注孩子进步,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4.参与而非隔离:与孩子共同参与学习或兴趣活动,成为榜样和陪伴。
高中男孩厌学、沉迷短视频,是青春期常见现象,但不等于孩子“放弃自己”。
关键在于:理解心理根源、科学规划时间、激发兴趣和正面引导,帮助孩子从短暂的娱乐中走出来,重新建立学习动力。
家长的耐心、理解和陪伴,是孩子在青春期找到方向和自我激励的最重要支撑。
短视频本身不是敌人,关键是家长如何引导,让孩子在娱乐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重拾成长动力。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5-7141-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