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依附走向独立的重要心理转型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开始对权威提出质疑、对自我价值提出期待,也因此更容易出现“叛逆”“顶嘴”“我行我素”的现象。
面对这一变化,许多家长焦虑又无措,担心失控,便选择以更强硬的方式压制孩子的自我意识,最终往往适得其反。作为多年专注青少年心理行为成长干预的专业机构,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尊重,是打开青春期孩子心门的第一把钥匙。
在湖北正苗启德的入校评估中,我们发现:
超过75%的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明确表达“希望被理解”但“讨厌被命令”;
约60%的学生因“被父母否定”而选择“沉默”或“反击”;
不少孩子并非本质叛逆,而是因缺乏表达空间、情绪被压制,导致行为对抗。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试图从父母的影子中脱离,以寻找独立的自我定位。
孩子不再满足于“听话”,而是渴望成为自己选择生活的主角。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并不意味着成熟稳定,相反,孩子在内心深处更需要被理解、被接纳。
“我是为你好!”
但孩子听到的是:“你不相信我有判断力。”
“你必须照我的方式来!”
却无视了孩子的成长需求与自主决策权。
“你还不够懂事,等你长大再说。”
反而让孩子产生“你根本没打算理解我”的失落。
湖北正苗启德发现,这种父母“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会不断削弱亲子之间的信任感,让孩子在情绪上逐步疏离。
尊重,并非纵容,而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声音。
→ 当孩子说“不想上辅导班”时,父母可以回应:“你可以说说不想去的原因吗?我们可以一起找更合适的方法。”
正苗启德提倡“情境协商式沟通”,用提问替代命令,用倾听替代训斥。
→ 例如:“你希望怎样安排这周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你觉得这个计划能实现吗?”
孩子只有在拥有选择的同时,才能学会对结果负责。
→ 设置可选项:“你今晚想先写语文还是数学?”而不是“现在必须写数学!”
尊重不是放任。家庭应设立协商规则,同时保持必要的边界感和安全底线。
在学校,每位学生都会拥有一位“成长辅导员”,以平等身份进行心理对话,协助孩子自我认知与价值建立。
通过设置“情绪日记”“冲突模拟”课堂,教孩子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情绪,逐步缓和与父母的紧张互动。
学校定期举办“青春期亲子关系”家长课程,帮助父母识别自身沟通模式,学习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正向反馈等育儿技巧。
对个别亲子冲突严重的家庭,正苗启德开展“一对一家庭辅导计划”,从重建信任开始,逐步修复亲子连接。
14岁的男生小睿因常与父母顶嘴,被家长送入特训。在入校前,他已对父母产生极强的抵触心理。辅导初期,他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一切安排”行为。但在连续数周的情绪绘画引导、个体心理谈话和成长记录写作中,他开始愿意分享内心的失落——“我从没想过要和爸妈作对,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听听我说什么。”
在学校引导下,家长学习了正向反馈技术与倾听技巧,亲子关系逐渐缓和。半年后,小睿情绪稳定,主动邀请父母参加他的成长分享会。
尊重孩子,不意味着弱化父母的引导力,而是让孩子在理解中学会思考,在平等中学会担当。
正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
“陪伴孩子成长,不是改变他们的方向,而是照亮他们的路。”
青春期是孩子人格独立的起点,是父母放下控制、学会共处的起点。当你真正相信孩子,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并愿意回头看你一眼,与你一起走向成熟。
下一篇:没有了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