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充满转变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逐渐摆脱依赖,寻求独立,在面对学习压力、同伴关系、异性交往等课题时,情感体验也日渐复杂。许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或高中阶段后,会发现他们更容易因感情问题情绪失控,甚至引发学习退步、与家长冲突、行为失控等一系列问题。
来自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观察与干预经验显示:青少年在面对感情纠葛时之所以容易“走极端”,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与沟通方式的不当。因此,帮助孩子理性处理感情问题,离不开家长的科学引导与积极介入。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中,前额叶(掌控理性思维)尚未完全成熟,而情绪脑(边缘系统)反应却尤为敏感。他们常凭情绪做决定,面对分手、误解、三角关系等问题时极易陷入情绪风暴。
很多家长从小避谈“情感问题”,或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导致孩子对感情既充满幻想又缺乏应对能力。一旦面对情感困扰,他们容易陷入“非理性演绎”——以为失恋就是人生崩塌,或者以极端方式捍卫所谓的“爱情”。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充斥着“戏剧化的感情处理”,孩子们模仿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不懂分辨现实与虚构,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爱情、人际冲突等问题的真实认知。
正苗启德曾接收一位16岁的女孩小欣(化名),因与同班男生感情破裂,情绪极度低落,开始拒绝上学、夜晚失眠、尝试割腕,父母束手无策。通过心理评估发现,她在家庭中长期缺乏情感表达的空间,母亲经常对“感情话题”避而不谈,甚至斥责她“早恋不检点”。在感情受到挫折时,她无处倾诉,只能在社交平台寻求“共鸣”,却被进一步放大伤害感。
在正苗启德专业团队的系统疏导下,家长逐步转变观念,开始接纳孩子的情感表达,小欣学会用日记和谈话来表达情绪,情绪稳定后重返课堂。此案例说明:感情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庭是否提供了“情绪缓冲”的空间与指导。
不要简单地否定孩子的感情经历,更不能用讽刺、打压的方式抹杀他们的感受。情感本身没有错,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建议方式:可以说,“我知道你可能很在意这段关系,我们可以一起聊聊你是怎么想的。”
帮助孩子明白,感情可以美好,但不应影响学业、生活或伤害他人。感情不仅是感受,更伴随责任——尊重对方、尊重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
正苗启德引导策略:通过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情绪冲动”和“理性行为”的差别。
情感纠葛往往伴随冲突和误解。教会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不满、理解他人意图、冷静做出决定,是培养情感智力的重要环节。
实用方法:
使用“我感受”句式表达情绪(如:我觉得被忽视,而不是你都不在乎我)
设置“冷静时段”:情绪激烈时先暂停沟通,深呼吸、写日记、听音乐等冷静后再处理问题
若孩子出现持续低落、厌食、失眠、拒学、社交回避、自伤等现象,家长应警觉:这可能已不只是普通情绪波动,而是需要心理干预的信号。
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机构帮助,避免情绪内耗引发抑郁、焦虑等问题。
湖北正苗启德强调:情感纠葛背后暴露的往往是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和情绪支持力。
家长应着力打造以下三种环境:
开放沟通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想法,不评判、不打断、不贴标签。
稳定温暖的亲子关系:情感不是交换,而是长期陪伴。哪怕他们迷茫、犯错,也需要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理性包容的家庭态度:不因孩子的感情经历而羞辱、打压,而是把它当作成长路上的一堂“必修课”共同面对。
青春期的孩子经历一段段情感困惑,是他们心理成长的重要一环。与其回避、否定,不如携手陪伴他们走过。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始终相信——每一个情感冲突的背后,都是一次亲子关系的修复契机;每一次情绪风暴的结束,都是孩子内心成长的开始。
让我们做孩子情感成长路上的陪跑者,而不是评判者;做他们迷茫时的明灯,而非恐惧时的阴影。
下一篇:没有了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