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暴风阶段”,他们在渴望独立、寻找自我、摆脱依赖的过程中,情绪容易激动、敏感、易怒,常常以“叛逆”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爱顶嘴、爱冲动、对抗权威,但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情绪表达能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在叛逆期学会健康表达情绪,从而减少冲突、缓解家庭关系紧张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情绪本身并不是“坏东西”。愤怒、焦虑、委屈、失望,都是青春期孩子的真实体验,是他们成长的必经阶段。
但很多孩子之所以以“极端”“暴力”“封闭”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教会如何描述、释放和调节内心情绪。
家长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而不是压制情绪。
当孩子大喊“我烦死了!”或“你别管我!”,别立刻反驳或命令,而是尝试理解这背后可能藏着的疲惫、压力或自我怀疑。
很多孩子情绪爆发,是因为他们平时“没地方说话”。家庭中缺乏倾听和对话的氛围,孩子只能靠“吵架”“摔门”“沉默”来表达自己。
父母要主动创造一个可以谈心的环境。
可以每天留出一点“安静时刻”,比如晚饭后散步、睡前聊天,不聊成绩、不说教,而是听孩子聊今天的心情。你可以问:
“今天有没有让你特别不开心的事?”
“最近有什么想法但不敢跟别人说的吗?”
“你觉得我们家哪里让你觉得很压抑?”
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先耐心听完,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被看见了。”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只会用“烦”“不想说”“你不懂我”这类模糊的词来表达情绪,长此以往,他们会习惯用情绪“动作”(比如摔东西、冷暴力)代替言语表达。
父母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孩子逐步学会情绪的语言。
比如你可以说:
“我感觉你现在好像挺委屈的,是不是觉得自己被误解了?”
“你生气的时候是不是更想要一点空间?”
“你现在想安静一下,是不是需要我先不说话?”
当孩子逐渐掌握“我觉得我被忽略了”“我今天很累,不想被打扰”这样的表达方式时,他们才有可能用“说”来替代“吵”。
情绪不是不允许有,而是需要学会“管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以下方式来调节情绪:
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用文字帮助自己理清感受;
暂停-呼吸法:当想发火时,先深呼吸三次,让大脑缓一缓;
运用兴趣转移:画画、听音乐、运动等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
学会延迟反应:当情绪强烈时,提醒自己“我可以晚点再说”。
这些不是一夜之间见效的技巧,但只要持续练习,就能帮助孩子变得更自控、更有韧性。
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情绪反应方式。一个容易大吼、贬低、忽视孩子感受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情绪健康的孩子。
所以,父母要反思:我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健康吗?
当你面对压力时,是爆发还是调节?当你不满孩子时,是贴标签还是引导?
你可以这样做:
模型化表达情绪:“我今天心情不太好,可能说话急了,你别往心里去”;
真诚承认错误:“刚才我太冲动了,对不起”;
用非暴力沟通代替指责:“你这么做我有点难过,不是说你不好,而是我希望我们能一起想办法”。
当你以身作则,孩子会逐渐学会更成熟的表达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了持续性情绪低落、自伤、暴力倾向、极度封闭等极端情绪表现,家长不要犹豫,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
外部专业人士能提供更中立、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从混乱的情绪中走出来。
叛逆期不是孩子的问题期,而是他们心理成长的“突围期”。如果父母愿意把它看作一次学习情绪教育的机会,陪孩子一起走过风雨,孩子会变得更懂自己、也更懂你。
帮孩子学会说出“我生气了”“我委屈了”,远比纠正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重要得多。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