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叛逆期几乎是每位家长都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孩子表达不成熟、父母方式不恰当,常常让亲子关系陷入“你一句我一句”“说不得、碰不得”的情绪对抗中,轻则冷战,重则激烈冲突,家庭气氛日趋紧张。
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长期的一线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孩子在情绪失控中“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那么,面对孩子叛逆,父母该如何避免情绪升级、化解冲突、保持引导者的姿态呢?
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叛逆就是“不听话、不尊重”,其实,叛逆背后往往是孩子在探索自我、寻求认同的一种方式。他们渴望被理解,却缺乏理性的表达方式,于是选择“顶嘴、冷战、激烈对抗”来宣泄内心的压抑。
正如湖北正苗启德教育团队常说的一句话:
“叛逆,不是敌对,而是成长的敲门声。”
当家长把“对抗”理解为“求助”,很多看似难解的局面,其实就打开了另一条路。
我们曾接待过一名初三男生小昊,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因父亲长期以高压方式管教,每当孩子表达不同意见,就被批评“顶嘴”“不尊重父母”。某次因打游戏时间问题父子发生争执,最终演变为摔东西、离家出走。事后,父亲也坦言:“其实我也知道不该那么冲,但看到他那种态度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在正苗启德的心理辅导中,我们强调:孩子情绪不稳时,父母必须稳住情绪,才能真正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来自正苗启德的实用家庭策略
当双方情绪开始升温,父母要学会“踩刹车”,而不是“加油门”。
✅ 实用建议:
不立即回应孩子的怒吼,而是说:“我们都冷静一下,等会儿再聊。”
可以暂时离开现场,给彼此“降温时间”,避免说出伤害性语言。
📌 记住:父母越急,孩子越反;冷静下来,沟通才有可能。
避免指责式语言是防止情绪升级的关键。例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只会让孩子觉得被攻击。
✅ 推荐表达:
“我看到你最近经常发脾气,我其实有点担心。”
“我不是不让你玩游戏,我是担心影响你休息。”
👉 这种“表达感受+关心”的语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老师就是针对我”,家长若马上反驳,只会激化矛盾。不如尝试站在孩子角度思考:
✅ 回应方式:
“听起来你最近在学校确实不太开心。”
“是不是感觉自己很努力,但没人理解你?”
共情不是认同,而是理解。理解先于教育,才有机会影响。
争执时家长常喜欢“连环批判”:从作业没写讲到玩手机,从上次迟到讲到不尊重父母。这种“情绪式打包”只会让孩子彻底封闭自己。
✅ 做法:
每次只处理一件事,例如:“我们今天先谈谈作业的问题。”
表达清晰期待:“我希望你能自己合理安排时间。”
叛逆期的孩子并不排斥管教,他们排斥的是“命令式的否定”。与其单方面制定规矩,不如一起参与规则制定:
✅ 例如:
“你觉得每天玩手机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我们是否可以约定:作业做完之后再上网?”
规则一旦双方认同,孩子反而更愿意配合,也感到被尊重。
我们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反复强调:
亲子冲突不是情绪对抗的赛场,而是家庭信任的考验。
父母的情绪,就是家庭的温度计。
如果家长在孩子叛逆时总是“火上加油”,那么孩子会学会的不是自控,而是“对抗”;
如果父母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沟通中释放温暖,孩子最终会感受到:原来家是可以回来的地方。
面对孩子的情绪冲突,我们不需要赢得争执,而是要赢得信任。
少一些情绪较劲,多一点理解引导;少一句“你怎么这样”,多一句“我理解你”;亲子之间,就能避开对抗,走向共同成长。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将持续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助力更多孩子在叛逆期走得更稳、更远。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