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儿子一上高中就像变了个人,凡事都和我们对着干。”
“我们说东,他偏往西,一句话说不对就摔门而去。”
“是不是他的性格有问题?”
这是很多高中男孩家长在咨询时最常表达的疑惑和无奈。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日常接待的案例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我们想告诉家长的是:
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并不等同于性格问题,背后往往是成长中的心理冲突在释放。
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破解家庭关系的“对抗模式”,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阶段。
进入高中阶段,男孩面临的不只是学习压力,还有心理上的飞跃成长:
1.独立意识迅速增强
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不再愿意接受全盘指令。他们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常用“对抗”方式来争夺主导权。
2.情绪波动显著增强
青春期荷尔蒙变化使得情绪起伏不定,容易冲动、敏感、易怒。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是情绪管理能力尚未成熟。
3.认知发展不平衡
孩子的逻辑能力提升了,但情绪控制、换位思考能力还未同步发展,因此往往“嘴硬心软”,看起来蛮横无理。
4.家庭沟通方式失衡
父母还是习惯于用命令和否定的方式来管教,而孩子已经不再愿意被“指挥”,结果就是剑拔弩张。
所以,很多“顶嘴”“叛逆”“怼人”行为,不是性格缺陷,而是成长压力与沟通障碍的产物。
当孩子频繁表现出反抗行为,父母常常会贴标签:
“他天生倔强、自私、没责任感”
“性格不好,将来难有出息”
“我们小时候哪敢这样,他太放肆了”
这种“性格定论”一旦形成,会让父母产生更强的控制欲,而孩子则表现出更强的抗拒。亲子关系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控制 → 反抗 → 惩罚 → 更强反抗 → 冷战甚至冲突升级
孩子并非无法沟通,而是在错误的沟通方式中逐渐“关闭了沟通的大门”。
作为专业从事青少年心理行为引导的机构,【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帮助家长走出困境:
不要一味命令、批评,而是多采用协商、倾听;
多用“我感受到……”而非“你怎么总是……”的表达方式;
避免高压谈话,可以通过共处时光、间接方式引导对话。
当孩子尝试提出与父母不同的想法时,不要立刻否定。哪怕你不同意,也可以先说:
“我听到了你的想法,能再说说你是怎么考虑的吗?”
这是给孩子思考与表达的空间,也是父母放下控制、转向引导的开始。
“对着干”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
对被否定的不满;
对自我价值的焦虑;
对学习、人际压力的排解方式;
或者是希望引起父母关注的表现。
不要只看行为,更要看动机和情绪。
在一些基本行为规则上(如作息、手机使用、家庭责任等),家长应统一立场、提前协商,而不是临时爆发式干预。
坚定但不粗暴,清晰但不专断,这是构建稳定边界的关键。
若孩子出现持续性的激烈反抗、情绪波动、社交隔离、厌学逃避等行为,家长不应一味“硬刚”,而应寻求专业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设有系统的心理评估、家庭关系重建课程、情绪管理训练营,帮助孩子找到表达的出口、修复与父母的连结。
一个男孩越是“对着干”,可能越是在试图证明:“我有自己的想法!”、“你能听我一次吗?”、“我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真正的问题,不是他不听话,而是他感觉你从未真正听他。
成长是一个过程,理解是这条路上最珍贵的桥梁。
当父母学会换一种方式靠近孩子,那个“总跟你作对”的高中男孩,才会慢慢卸下盔甲,学会尊重、共情与责任。
上一篇:从情绪表达到心理求助,我们该如何理解孩子的“离家威胁”?
下一篇:没有了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