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又没去上课,骗我说是学校放假。”
“他说在朋友家写作业,结果跑去网吧打游戏。”
“为玩游戏可以撒谎、逃课、关机……我已经快崩溃了。”
这些声音,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家长咨询中屡见不鲜。当孩子为了玩游戏而说谎逃课,家长往往陷入愤怒、焦虑、无助的情绪中,苦寻解决方法。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是惩罚?是断网?还是送去封闭式管理?
我们不妨先冷静下来,透过行为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应对之道。
许多家长看到的是表象:“我家孩子变坏了”,但从心理行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
孩子在现实中感到学习压力大、自信心低、社交受挫,而游戏世界提供了即时反馈、成就感与逃避出口,自然形成依赖。
他们不懂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不会通过正当途径寻求支持,游戏成了唯一的“情绪避风港”。
如果家长常以命令、批评、压制的方式管教孩子,缺乏倾听与理解,孩子就容易用“撒谎+逃避”来反抗和脱离家庭掌控。
有些孩子从小缺乏清晰的时间管理习惯,对学习和娱乐的界限模糊,慢慢演变成习惯性逃课。
所以,不是单纯一个“坏行为”,而是孩子成长系统中的多个失衡点共同导致的结果。
在面对孩子逃课玩游戏的行为时,家长往往会本能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但这些方式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断网封手机”式极端惩罚:短期可能奏效,但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导致孩子产生更激烈的对抗或隐瞒行为。
“暴怒+训斥”式情绪爆发:情绪宣泄后问题仍在,且打击了孩子的沟通意愿。
“妥协式纵容”:不想撕破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则愈加放纵。
“一味送去补课/转学”:只治表不治本,问题可能转移但并未真正解决。
真正有效的方式,不是“管住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找回内在动力与行为责任感。
别急于批评,而是先试着去问:
“你最近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
“是学习困难?还是在学校有什么不开心?”
“你觉得游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倾听与理解,他的防御心才会慢慢放下。
不是一刀切地禁止,而是根据年龄和学习任务,和孩子一起制定:
游戏时间表(如周末玩、完成作业后才能玩);
奖惩制度(遵守就奖励,违约就暂停);
使用电子设备的规范(禁止夜间使用、登录账号需家长同意等)。
规则要提前商量,而非临时发火时定。
有些孩子逃课是因为学不懂、不敢面对。此时家长不应只是催促,而要帮他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适度减压、适当辅导,帮助他在小进步中重建信心。
许多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是“情感空虚”。如果家长平时愿意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一起做事、参与他的兴趣,孩子自然会更愿意回到现实生活中。
当孩子出现:
持续逃课、说谎、不归家;
明显的游戏成瘾倾向;
拒绝沟通、情绪波动大;
建议及时求助专业心理教育机构,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通过系统的心理疏导、行为矫正与家庭关系修复,帮助孩子逐步摆脱游戏依赖,恢复对生活与学习的掌控。
当孩子为了游戏说谎、逃课,不必只看到“他错了”,而要思考:
他在逃避什么?
他在向我传递什么?
我是否真的理解了他的内心?
孩子的问题,不该只有责备,更需要理解与引导。家庭,是他迷路时最该靠岸的灯塔。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