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常常会突然发现,原本专注学习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事”——可能是在日记里提到某个同学的名字变多了,也可能是在手机里频繁与异性聊天,甚至表现出羞涩、敏感、情绪波动等迹象。这些看似“懵懂”的表现,其实大多与青春期的情感萌芽有关。
面对孩子的初步情感体验,许多家长第一反应是“打压、阻止、忽视”。但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孩子会因此“收心”吗?还是会更加叛逆、疏远?在青春期这个关键阶段,家长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往往对孩子的情感观和人生观有深远影响。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结合多年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经验,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理性又温情的参考建议。
青春期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好感,并非“早熟”,更不是“学坏”,而是性心理、情感认知、自我认同等多方面正常发展的结果。
随着性激素水平的提升,孩子对异性的关注度提高,对人际关系的情感需求增强,这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情绪体验。
他们在模仿大人的情感模式,在尝试理解“喜欢”“在乎”“被理解”的意义。这是青春期孩子构建情感认知的重要部分。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倾向,第一时间就是“删联系方式、换座位、封手机”。这种粗暴阻止,往往让孩子产生羞辱感和逆反心理,反而更加偷偷摸摸发展。
一些家长将所有的青春期情感行为都视为“妨碍学业”“不务正业”,从而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情感需求,使得孩子既压抑又困惑。
有的家长因害羞、不知如何开口,而对孩子的情感问题完全闭口不谈,导致孩子转向网络或同龄人“学习”,获得片面甚至错误的情感观。
孩子在青春期感到喜欢某人,并不意味着要发展“恋爱关系”。家长应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而不是一味打压。
只有理解,才能建立信任;只有信任,孩子才会愿意坦白交流。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建立正确恋爱观、价值观、人际关系观的最佳时机。
告诉孩子:喜欢一个人是自然的,但要懂得尊重对方和自我;
强调情感与责任的关系;
让孩子明白:真正健康的关系是“彼此鼓励、共同进步”。
家长可以设定一些合理的界限,比如:
避免沉迷于聊天影响学业;
保持开放式监督(如规定晚上不长时间独处);
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减少封闭式互动。
同时,避免跟踪、翻手机、私下调查等侵犯隐私的做法,否则孩子会逐渐关闭沟通渠道。
主动与孩子谈谈感情话题,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建议使用“非指责式语言”,比如:
“我理解你开始有了喜欢的人,这是很正常的”;
“你觉得这个人吸引你的是什么?你希望对方怎么看你呢?”
这样的引导性对话,比一味训斥更有助于疏导情绪、建立信任。
当孩子因情感问题出现明显学业滑坡、情绪低落或行为偏差,家长应:
先安抚情绪,后分析问题;
明确表达关心而非干涉;
与老师合作观察孩子变化;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避免孩子陷入过深的情感依赖或情绪困扰。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设有青春期心理疏导课程和情感行为干预项目,帮助孩子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平衡学业与情绪发展,促进全面成长。
青春期孩子的“懵懂情感”并不等于“早恋问题”,更不该被污名化。它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一步,是他们在成长路上寻找“自我定位”的自然过程。
家长的正确应对,不是恐惧、否定,而是理解、引导。
让情感教育走在“恋爱行为”之前,是对孩子未来负责的家庭智慧。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愿与每位家长一同,温柔坚定地陪伴孩子穿越青春的迷雾,迈向成熟、自律、充满爱的明天。
下一篇:没有了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业针对10-18周岁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教育局监管,正规办学,透明化管理。
咨询热线:188-7124-1025